发布时间:2025-02-01 09:33:52
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,确保其文明、卫生、适用、方便、节水和防臭。外观和色彩设计需与环境协调,同时注重美观。平面设计应合理规划卫生洁具的空间,并考虑无障碍通道及设施的配置,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。
公共厕所分为独立式、附属式和活动式三种,其设计和建设应依据厕所位置和服务对象按照相应类别的要求进行。
独立式公共厕所按建筑类别分为三类,其设置应遵循以下规定:商业区、重要公共设施、重要交通客运设施,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应设置一类公共厕所;城市主、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应设置二类公共厕所;其他街道和区域应设置三类公共厕所。
平面设计应将大便间、小便间和盥洗室分室设置,各室应具备独立功能。小便间不得露天设置,且厕所入口处应设置男、女通道,以及屏蔽墙或物。每个大便器应有一个独立的单元空间,隔断板及门与地面的距离应在100mm至150mm之间。
公共厕所的大便器应以蹲便器为主,并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置一定比例的坐便器。建议使用自动感应或脚踏开关冲便装置。洗手龙头和洗手液宜采用非接触式器具,并配备烘干机或一次性纸巾。大门应能双向开启。
公共厕所服务范围内应有明显的指示牌,所需基本设施必须齐全。平面布置宜将管道、通风等附属设施集中在单独的夹道中。设计应采用性能可靠、故障率低、维修方便的器具。
公共厕所应合理布置通风方式,每个厕位不应小于40m³/h的换气率,每个小便位不应小于20m³/h的换气率,并优先考虑自然通风。若换气量不足,应增加机械通风。机械通风的换气频率应达到3次/h以上,通风口应设在蹲(坐、站)位上方1.75m以上。